作品赏析:
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(1135)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,黄盛璋《李清照事迹考辨》云:“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,当作于绍兴五年三月。”那时,李清照已经五十多岁了,处于国破家亡之中,亲爱的丈夫死了,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,自己也流离异乡,无依无靠,所以这首《武陵春》词情极其悲苦。词的上片开篇“风住尘香花已尽”一句,写景抒情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,点出此前风吹雨打、落红成阵的情景,又描绘出落花化为尘土的画面,写出了作者惜春自伤的情怀。三四两句,由含蓄言情,转为直抒胸臆,点明一切悲苦都来自“物是人非”。而这种“物是人非”,又绝不是偶然、个体的,而是一种极为剧烈、重大的社会变动。也正因如此,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凄凉和心情的凄苦。词的下片,着重挖掘内心感情,表现其悲愁之深重。李清照连用了“闻说”、“也拟”、“只恐”三个不确定的语词,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,表现情感的一波三折。进一步,更以舴艋舟“载不动,许多愁”的夸张艺术手法,来表达悲愁之多,非常自然妥帖,不着痕迹。词借暮春之景,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,从一个侧面,曲折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给人们带来的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