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 X

繁体版文字由系统自动切换生成,部分浏览器不兼容,如有错误,请您理解。

董娇饶

年代: 先秦两汉 作者: 宋子侯

洛阳城东路,桃李生路旁
“洛阳”二句:洛阳:东汉首都,今河南洛阳。
洛阳城东,此是故事发生的地点。
“桃李”句写环境,扣入主题。

花花自相对,叶叶自相当
“花花”二句:相对、相当:均对称之意。

春风东北起,花叶正低昂
低昂:上下摇曳。
张玉谷《古诗赏析》说:“写景之中,逗出盛年欢爱影子。

不知谁家子
谁家子:谁家的女子?即下文中年轻貌美的女郎。
古时,“子”兼指男女。
《正字通》:“女子亦称子。
,提笼行采桑。
纤手折其枝,花落何飘飏
“花落”句:指女郎纤手摘花,花瓣飘落缤纷。

请谢彼姝子:“何为见损伤
“请谢”二句:请谢:请问。
彼姝子:那位年轻貌美的女郎。
 见损伤:被损伤。
这二句说,花问那位年轻的女郎:你为什么要采折我损伤我呢?
?”“高秋八九月,白露变为霜。
终年会飘堕,安得久馨香
“高秋”四句:高秋:深秋。
终年:年终;岁末。
这四句是年轻女郎对花的回答:即使我不采折,等到白露为霜,秋天来临以后,你们也会随风飘坠,哪里会永远芬芳呢?
?”“秋时自零落,春月复芬芳。
何时盛年去,欢爱永相忘
“秋时”四句,花又对女郎说:到了秋天,我当然会凋谢飘零,但一到春天我又会重新芬芳。
而女子青春一旦逝去,就永远告别欢乐和爱情。
此暗喻女子的红颜薄命不如春花。

吾欲竟此曲,此曲愁人肠。
归来酌美酒,挟瑟上高堂
“吾欲”四句说:我本想唱完这首歌曲,但这首歌太使人感伤;因此闷闷不乐地回来,以酒解愁,挟着琴瑟直趋高堂。
王尧衢《古诗唐诗合解》说:“盖自洛阳路旁因所见而有感,故用‘归来’二字以结之。

作品赏析:
本篇为徐陵《玉台新咏》所选录;《乐府诗集》收入《杂曲歌辞》。题为“宋子侯作”。宋子侯为东汉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 对这首诗的主题,前人有三种不同的说法。朱嘉徵《乐府广序》说是“士不遇时,追慕盛世”,“东都闵时之作也”;李子德《汉诗评》说是“借春花好女欢日无多,劝之取乐及时”;张琦《古诗录》说是“花落后犹能复荣,盛年一去,则欢爱永忘,意更沉痛”。这是一首以花拟人,设为问答,感叹青春易逝,女子红颜不如春花,惜花、惜时、惜人的诗篇。 诗题“董娇饶”,“董”当为其姓,“娇饶”是妩媚可爱的样子。“饶”亦作“娆”,此用作人名,可能是汉代著名的歌姬;至唐人诗中常用作美女的典型。如杜甫《春日戏题》“佳人屡出董娇饶”;李商隐《碧瓦》“他时未知意,重迭赠娇饶”;温庭筠《题柳》“影伴娇饶舞袖垂”等皆是。 全诗可分三部分:首六句描写洛阳城东桃李盛开的春景,渲染气氛,也为故事提供了时间、背景;中十四句写采桑女折花,引起女子和桃李花之间一番充满诗意的问答,运用对比象征的方法,充满想象和浪漫的奇思。末四句写感叹人不如花,好景不长的无奈,只能借酒浇愁停止歌唱。整首诗构思精巧;刻画、描写、问答,自然流畅,清新质朴;部分词句运用“顶针格”,增加了阅读时的流利度;故被誉为“开建安风骨,为曹子建所宗”。 自《诗经》以来,把女子比作花的诗篇很多,但写女子与花对话,寓言式地表达人生短暂和春花永恒的主题,却是此篇独创。与同时代的《古诗十九首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。刘希夷的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,以及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中的生命意识,都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。(杨贵全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