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 X

繁体版文字由系统自动切换生成,部分浏览器不兼容,如有错误,请您理解。

襄阳童儿歌

年代: 魏晋南北朝 作者: 晋无名氏

山公出何许
山公:指山简,西晋人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山涛之子,官至征南大将军。
性情温雅笃厚,嗜酒,每饮必醉。
何许:何地,什么地方。
,往至高阳池
高阳池:襄阳豪族习氏的一处园池。

日夕倒载归
日夕:傍晚。
倒载归:形容山简饮酒后倒卧在车上的沉醉之态。
酩酊
酩酊(mǐng dǐng 明上顶):大醉貌。
无所知。
时时能骑马,倒着白接篱
白接篱(lí离):古代的一种头巾,一说为白帽子。

举鞭向葛强
葛强:人名,山简的属官。
:何如并州儿
并(bīng 冰)州:古州名,约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、大同一带。
并州儿,指健壮勇猛的并州青壮年,葛强即是其中之一。
作品赏析:
《襄阳童儿歌》最初见于《晋书》卷四三《山涛传》附《山简传》。《乐府诗集》收入《杂歌谣辞》。郭茂倩解题引《晋书》曰:“山简,永嘉中镇襄阳,时四方寇乱,朝野危惧。简优游卒岁,唯酒是耽。诸习氏荆土豪族,有佳园池,简每出嬉游,多之池上,置酒辄醉,名之曰高阳池。于是童儿皆歌之。有葛强者,简之爱将,家于并州,故歌云:‘举鞭向葛强:何如并州儿?’” 这首是襄阳儿童讽刺山简不恤国难,日日醉饮的歌谣。歌辞以发问开篇:“山公出何许?”山简骑着马儿,是要去哪呢,原来是“往至高阳池”。这一问一答中,重点不是要交待山简的行踪,而是以设问的方式强调说山简又往高阳池饮酒去了,颇有调侃嘲讽的意味。承之而来的四句便是描摹山简醉酒后的迷醉神态,要么倒卧在车上,不省人事,要么骑在马上,身子歪斜,头也耷拉着,帽子就要着地了,一副迷离无知的样子。连用两个“倒”字,甚为贴切,将山简酒后的失态、丑态刻画无遗。李白的《襄阳歌》也曾写到:“襄阳小儿齐拍手,拦街争唱《白铜鞮》。傍人借问笑何事,笑杀山公醉似泥。”即是说山简之事。(温瑞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