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 X

繁体版文字由系统自动切换生成,部分浏览器不兼容,如有错误,请您理解。

高松

年代: 隋唐 作者: 李商隐

高松
出:高出,凌越。
众木,伴我向天涯
天涯:极远之地,此指桂林。

客散初晴后,僧来不语时。
有风传雅韵
雅韵:指风吹松树所发出的音响。
无雪试幽姿
松树在霜雪中更显得苍翠挺拔,而桂林地处岭南,终年无雪,故说“无雪试幽姿”。

上药
上药:指延年益寿的上品仙药。
终相待,他年访伏龟
伏龟:指茯苓,菌类植物,寄生于松树根部。
形如龟鳖者被认为是仙药。
旧有松树之精变为伏龟的说法。

作品赏析:
松为“岁寒三友”之一,四季苍翠,经冬不凋,在寒雪中尤显精神,有君子之风,常被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。前两句写诗人僻处岭南,见到高大苍劲的松树,甚觉安慰,有与之相怜相伴之感。中间四句写松树优雅清高的神韵,却可惜少了冰雪的凌厉,不能凸显苍松的刚劲挺拔,其中暗寓诗人卓然坚毅、不同凡俗的精神气质,与无由一试幽姿的感慨。后两句诗人以终能生成上药期许高松,亦含自期,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期许与肯定。诗歌将高松作为人来描写,借松衬托自己,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边远幕府中的寂寥。诗人没有运用典故藻饰,也不着力于细致描画,纯以传神写意为主。(温瑞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