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 X

繁体版文字由系统自动切换生成,部分浏览器不兼容,如有错误,请您理解。

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
弘农:县名。唐代弘农属虢州,今河南灵宝。开成四年(839),李商隐任弘农尉,因为活狱(免除或减轻对受冤囚犯的处罚)触怒长官,诗人愤而辞去尉职。本篇即是这一背景下的作品。

年代: 隋唐 作者: 李商隐

黄昏封印点刑徒
封印:封存官印。
封印和清点囚徒是县府主管治安的官吏每天散衙前的例行公事。
此时“封印点刑徒”,可能又带有归印辞职的意思。
,愧负荆山入座隅
荆山:弘农附近有荆山,又名覆釜山。
入座隅:指入座当值,兼有屈居席末的意思。

却羡卞和双刖足
卞和刖(yuè)足: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,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,都被人说成是石头,相继被刖去双足。
楚文王即位,他抱璞哭于荆山。
文王命玉工雕琢这块玉璞,果得宝玉,称“和氏之璧”。
刖足:断足,古代的一种酷刑。
按,卞和得玉的荆山,在今湖北省南漳县,跟弘农荆山并非一地。
诗人因山名相同,合二者为一。
,一生无复没阶趋
没阶:尽阶,走完台阶。
没阶趋:形容拜迎长官时奔走于阶前的卑屈情况。

作品赏析:
李义山所任的县尉一职,对下要残酷镇压百姓,对上又得曲意逢迎长官。作为保有同情心并怀有抱负的青年,李义山愤而离职,表达了他对酷虐政治和自己屈居下僚的抗议和不满。关合“荆山”字眼,利用两地同名,诗人展开了层层深入的联想,楚地荆山因和氏璧而闻名,但卞和的献玉之途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。诗人对卞和忠而见罪感同身受,但又觉得自己心中的扼腕不平之气更加过之,因此反羡慕起卞和断足,不用再拜迎趋走。用语直率,不免激烈露骨,却更能振聋发聩,动人心魄。盛唐诗人高适曾说:“拜迎官长心欲碎,鞭挞黎庶令人悲。”与本篇所写有类似的悲愤。(温瑞 整理)